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 正文

媒体看天体 | 北方网、津云报道我校将冬奥元素融入运动心理学,推动课程思政建设

2022-03-30

2022年3月29日,北方网、津云以“冬奥元素融入运动心理学 天津体育学院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为题,对我校进行报道,现全文转载。




冬奥元素融入运动心理学 天津体育学院推动课程思政建设

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已落下帷幕,在“双奥之城”赛场上,运动健儿奋勇拼搏的精神令人振奋,这也为天津体育学院进一步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良好机遇。在疫情之下,学校正有序开展线上教学工作,天津体育学院也正在通过《运动心理学》这门课程,让“一起向未来”的奥运口号从赛场传到课堂,让奥运健儿的故事成为课堂上最鲜活的课程思政元素。


图为王钰老师线下讲授课程

据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与教育科学学院教师王钰介绍,《运动心理学》课程是立足于体育特色,将中华体育精神始终贯穿其中的一门课程。2018年,该课程荣获“天津市高校新时代课程思政改革精品课”称号。2020年,课程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四年多来,《运动心理学》已经形成鲜明的课程思政特色。

《运动心理学》课程内容主要围绕体育运动活动过程和现象展开。课程开篇绪论中挖掘我国运动心理学的奠基人马约翰先生的伟大事迹,课程后期心理技能训练中讲述新时代我国运动心理学家运用专业知识帮助冬奥运动员实现金牌零的突破。在“应激、唤醒及焦虑”这一章中给学生讲述“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课程紧紧围绕“中华体育精神”这一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构建了“从学生的学,到激发学生职业抱负,再到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投身服务我国体育事业的理想信念”这一课程思政资源体系。


图为《运动心理学》课程思政建设展示

课程思政改革中,教师在充分挖掘专业内容的基础上,还要解决如何“融道于术”的问题。北京冬奥会运动员拼搏的精神,就是生动的思政元素。例如中国短道速滑运动员武大靖在1000米决赛中,因赛场冰面出现问题裁判吹哨重新比赛,这对于运动员的体力是极大的考验。武大靖体力不支辅助任子威,李文龙更是全程为武大靖与任子威打辅助,最后任子威成功夺冠。这就是体育运动社会心理章节的知识点“团体凝聚力”在我国优秀运动员身上“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典型体现。这些思政资源自然融入,不突兀不生拉硬拽。学生们感受了优秀的中华体育精神,也激发了其职业抱负感,扭转了之前教学仅有“专业知识”、无“价值引领”的局面。

“高教大计,本科为本;人才培养为本,本科教育是根”,《运动心理学》作为体育院校多专业的核心课程,已彰显课程思政建设质量的提升。授课过程中结合时代背景,讲述谷爱凌、苏翊鸣等新时代中国青年努力奋斗、敢打敢拼、越挫越勇的体育精神。从以学生为中心、铸魂育人出发,增加大量实验实践环节,丰富了课程教学和实践内容;同时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将课程思政从线下搬到线上,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充分实现课程的高阶性、挑战性、创新性和趣味性,以此来培养新时代应用型专业的学生在应用型课程中“知行合一”的能力,发展行业特色型专业的思政育人质量。


图为学生在课上开展实践活动

时至今日,课程凭借课程思政改革创新赋能,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学科教育改革研究方面,获批省部级等科研教改项目共四项,包括构建中华体育精神资源库的工作、运动心理学课程思政的线上建设工作等,均在实践学科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第二批天津体育学院课程思政优质课的建设工作中,仅心理教学团队就有四门重要课程顺利通过验收;在天津体育学院首届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大赛中,团队教师获得特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历经四年的时间,《运动心理学》课程思政改革鲜活生动,未来还将更加深入地推进激发并内化学生的兴趣感、职业抱负感和责任感,春风化雨地培养德才兼备型人才。

来源:北方网、津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