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骨龄研究专家、天津体育学院黄耕培教授
人生长发育的程度可以用两个年龄来表示,一个是生活年龄,也叫日历年龄,另一个是生物年龄,也称为骨骼年龄(骨龄)。骨龄能较准确地反映个体的生长发育水平和成熟程度,及早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潜力。在卫生领域,骨龄在儿童少年卫生学有着广泛用途。而在体育领域,骨龄则是运动员选材需要考察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市有一名专门研究中国人骨龄的专家。他研制的《中国人手腕骨发育标准——CHN法》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成为国家体育总局牵头研制的第一个行业标准。他就是天津体育学院的黄耕培教授。
与黄教授谈起这个课题的研究,他提到了四个数字、两个人。
四个数字中,第一个数字是课题研究的时间跨度,1987-1990年,历时四年。
第二个数字是研究人员,共43名同志参加了这项研究。课题由天津体院黄耕培教授牵头,全国体育界的同仁们合作完成。
第三个数字是取样点和受试者。按照华北、西北、东北、华中、华南、华东大区,分别选取河北省石家庄市、陕西省西安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湖南省长沙市、四川省重庆市、福建省福州市,6个城市为抽样点,按年龄分组采样。受试者为6个城市的共计22160名0-19岁的健康儿童、青少年。
第四个数字是标准的检验。仍是按照上述大区,选择区域内其他城市为抽样点,共8416个样本,对标准的适用性进行检验。
这四个数字,让我领略了这项课题的概貌,也承载了科研人员的艰苦与坚持。
而黄教授所说的两个人,则是我国医学领域的顶尖专家。
第一个是协和医院的放射学专家李果珍教授。在这项课题立项前,黄教授已对国内外骨龄研究与应用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协和医院的李果珍教授是我国首批放射学专家。她曾于上世纪60年代在我国首创计分法评定骨龄的标准,推动了我国骨龄的研究与应用。在课题开题前,黄耕培辗转找到李教授。尽管此前很多人劝他,李教授可是出了名的严苛,你请她参与开题论证,但凡有一丁点儿瑕疵,她可是眼里不揉沙子。但黄耕培想得更多的,却是李教授的研究经历和建树。没想到,当时已年过70的李果珍教授非常爱才,不但欣然参加了开题论证,而且在论证会上极大肯定了研究的意义。她说,现在国际上通用的是英美的骨龄测定标准,这是针对白种人研制的。我们中国人口众多,这么多儿童和少年,一定要有适用于中国人自己的标准。李教授的肯定,为年轻的研究者们鼓劲。国家体委不但批准了这项课题,而且将课题促成了体育界合作开展的一项研究。
第二个专家是北京医学院的儿童少年卫生学专家叶恭绍教授。研究结束后,年过八旬的叶恭绍教授参与了鉴定,对研究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说起这些,黄耕培教授记忆犹新。他说,课题研究的艰辛不言而喻,但再次谈起这二十多年前的事,他首先想到的还是老一辈专家学者对科学研究的精益求精,以及对年轻人的爱护与支持。